Skip to content

《伊豆的舞女》边译边学:后记

前言

短篇小说《伊豆いず踊子おどりこ(伊豆的舞女)》是日本著名作家川端康成(かわばた やすなり,1899年6月14日-1972年4月16日)的早期作品,也是其代表作之一,写于1925年。

川端康成かわばた やすなり出生于大阪,毕业于东京帝国大学国文学科,是 新感觉派 作家,主要代表作有《伊豆的舞女》、《雪国》、《千羽鹤》等。

于1968年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,是日本人第一次获得该奖项。

在1972年,于72岁时自杀了。

故事人物

  • 学生(我):主人公我,20岁,是一个性格孤僻内向的大学预科学生,在东京读书,心情愁闷之余去了伊豆旅行。
  • 舞女薰(かおる):女主人公薰,14岁,跟随哥哥嫂嫂流浪的艺人,是一个天真烂漫表演打太鼓的舞女,来自伊豆大岛浮波港
  • 荣吉(えいきち):薰的哥哥,24岁,和妻子都是流浪艺人,对于自己际遇耿耿于怀
  • 千代子(ちよこ):薰的嫂子,19岁,因为两次流产身体一直抱恙
  • 百合子(ゆりこ):雇来的女艺人,17岁,出生在伊豆半岛,但家住甲府,老家有小孩叫「民次」在上学,整天郁郁寡欢
  • 妈妈桑:千代子的妈妈,荣吉的岳母,40岁,对待舞女薰甚是严格

伊豆之旅

伊豆半岛是一个以温泉著称的旅游胜地,离富士山不远。

作为在东京读大学预科的学生「我」,由于心情愁闷,选择来到离东京不远的伊豆半岛旅行,希望在这阳光充足之地能够排解心中苦闷。

来自伊豆大岛浮波港的熏和荣吉一家,作为流浪艺人是在四处卖艺为生的,荣吉的妻子千代子曾经在旅途中流产了孩子。在日本,人死去之后第四十九天祭日是一个比较重视的日子,要家人聚集在一起做法事。这次来伊豆半岛是为了赶到伊豆下田进行孩子的「四十九日祭」。

「我」和舞女薰一行人桥边偶遇,之后结伴同行,开启了这段被称为「伊豆之恋」的旅程。

【长冈温泉旅馆】:这是主人公进入伊豆半岛最先住宿的地方。

【汤川桥、修善寺】:主人公正是在汤川桥遇到了女主人公薰一行人,她们是去修善寺。「我」在遇到了舞女薰之后,觉得旅途变得有趣起来。

【汤ヶ岛温泉旅馆】:「我」跟着来到了这个旅馆住,和舞女薰一行人住在隔壁,偷偷观看舞女的太鼓表演。

【天城峠】:「我」想追上舞女一行人,遇到下雨天,在天城峠山路上避雨时和舞女一行人不期而遇,即第一章的内容。

【汤岛温泉】:从天城峠下来后,「我」和荣吉一行人正式结伴同行。

【河津川】:舞女一行人因故延后一天出发,「我」才知道荣吉和千代子是夫妻,荣吉在河津川边诉说了自己的辛酸往事。

【甲州屋】:走山路近道赶去下田港,途中「我」和舞女「薰」在山中有一段独处的可贵时光。到达下田之后,一行人住在「甲州屋」旅馆,「我」因为旅费不足决定第二天回东京学校,不能参加荣吉孩子的「四十九日祭」,但给了荣吉些钱用于买法事的供品。

【下田富士】:这是一个因火山形成的景点,「我」独自一人登上后观看下田港海景,触景生情。

【莲台寺】:「我」与舞女薰分别的时候,在下田港口遇到一位家世坎坷的老奶奶,她的儿子媳妇在莲台寺附近的银矿上因病去世,「我」照顾她回东京。。。

这就是「我」短短数日的「伊豆之旅」,在青春懵懂时期的一段纯恋,悬殊的身份地位,穷苦的普罗大众,苦闷的书生,无声的离别。。。

结语

话说起来,十几年前大学时就想过学习日语,但实际是到2023年11月才真正开始认真学日语,后面也一度想放弃,但总算是坚持下来了。

当学习了一些基础文法之后,机缘巧合购买了一本薄薄的日语原著小说,即《伊豆的舞女》;但看了一两句之后就无法看下去了,因为根本看不懂。

过了一段时间后又改了主意,觉得干脆硬着头皮一句一句的看下去,每看一句就翻译一句并写一篇笔记。我竟然又坚持下来了。

第一章花了最多时间,基本每一句都能学习到好几个语法,也写了好几篇笔记。等到第二章开始就可以两三句才写一个笔记。到了第三章就可以一次翻译一段了——这可以说是因为日语水平有所提高,也可以说是因为心态变得浮躁了。

整个「边译边学」从2024年8月20日开始,直到10月27日结束,共历经2.5个月;之后,又直到11月07日为止,对每章中文内容进行了润色和修改,算是首次定稿完成,整个事情耗时共3个月。

在这个过程中,一个很大的感悟就是:“兴趣是最好的老师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