读《朱自清经典散文集》
前言¶
注:内容为个人浅见,若有谬误,烦请指教。
朱自清(1898~1948),原名自华,号秋实,后改名自清,字佩弦。原籍浙江绍兴,出生于江苏东海,长于苏州。现代杰出的散文集、诗人、学者、民族战士。
对于朱自清先生的作品,还只是在学校课本上学过 《匆匆》、《背影》、《荷塘月色》 等名篇,印象中很喜欢将美景比作女性的曼妙身材,看得人面红耳赤。
近年来网络上流行「你等我一下,我给你买几个橘子」的段子,还有人煞有介事的分析「荷塘月色」是中年危机下中年男人的色欲幻想。
近期空暇之余看了一本 《朱自清经典散文集》,总共44篇散文,时间跨度从1921年到1947年,囊括了朱自清先生的主要散文作品。
囫囵吞枣的看完,一边看一边惊叹,惊叹于先生意气风发时笔下的妙笔生花,一边看又一边感慨,感慨时过境迁后先生的笔下渐渐少了闲趣添了忧愁。
本着「不动笔不读书」的态度,简单做个笔记,仅就看过的散文集,不然过几天就又都忘记了。因为此散文集是根据年谱排列的,便循此顺序记录。
生平经历¶
从百度百科稍加整理的生平经历,大致如下:
- 1898年,出生于江苏省东海县(今连云港市东海县平明镇)。
- 1904年,06岁,随家人迁居扬州。
- 1912年,14岁,进入江苏省立第八中学(今扬州中学)学习。
- 1916年,18岁,中学毕业后成功考入北京大学预科。
- 1917年,19岁,与原配妻子结婚
- 1921年,23岁,加入文学研究会,是“五四”时期重要的作家之一;同年,接出妻子共同生活;
- 1922年,24岁,与叶圣陶等创办了我国新文学史上第一个诗刊——《诗》月刊,倡导新诗。
- 1923年,25岁,发表长诗《毁灭》,引起当时诗坛广泛注意,继而写《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》,被誉为“白话美术文的模范”。
- 1924年,26岁,诗文集《踪迹》出版。
- 1925年,27岁,应清华大学之聘,任中文系教授。创作由诗歌转向散文,同时致力于古典文学研究。
- 1927年,29岁,大革命失败,中国的社会矛盾进一步激化,作品不再限于日常生活的抒情小品,转向抨击现实丑恶的杂文。
- 1928年,30岁,第一部散文集《背影》出版。
- 1929年,31岁,与朱自清相伴十二年的原配妻子武仲谦因严重的肺病去世。夫妻两人毕竟相伴多年,先后生育了六个子女。
- 1930年,32岁,代理清华大学中文系主任。
- 1931年,33岁,留学英国,进修语言学和英国文学,并漫游欧洲数国,著有《欧游杂记》《伦敦杂记》。
- 1932年,34岁,归国任清华大学中国文学系主任,与闻一多同事一起论学;同年,携第二任妻子陈竹隐回扬州省亲,在上海举办婚礼。
- 1934年,36岁,出版《欧游杂记》和《伦敦杂记》,是用印象的笔法写成的两部游记。
- 1935年,37岁,编辑《〈中国新文学大系〉诗集》并撰写《导言》。
- 1936年,38岁,出版散文集《你我》,其中,《给亡妇》娓娓追忆亡妻武钟谦生前种种往事,情意真挚,凄婉动人。
- 1937年,39岁,抗战全面爆发,任职西南联大。
- 1940年,42岁,朱自清在成都目睹饥民哄抢米仓,愤然写下《论吃饭》一文,犀利地指责当权者无视人民温饱,支持人们为维护自己的天赋人权而斗争。
- 1945年,47岁,抗战胜利后,国民党政府发动内战,镇压民主运动。
- 1946年,48岁,朱自清的好友李公朴、闻一多的先后遇害,都使他震动和悲愤。于是他出席成都各界举行的李、闻惨案追悼大会,并报告闻一多生平事迹。
- 1948年,50岁,在反饥饿、反内战的实际斗争中,他身患重病,签名于《抗议美国扶日政策并拒绝领取美援面粉宣言》,并嘱告家人不买配售面粉,始终保持着一个正直的爱国知识分子的气节和情操。
- 1948年8月12日,因胃穿孔病逝于北平,享年50岁。
1931年之前的黄金十年¶
1921:23岁¶
-
新年底故事:
回忆小时候过年时的趣事,真挚的情感,童真的欢乐
-
歌声:
在上海听了一场中西歌舞大会「中西丝竹和唱」,然后神迷心醉,仿佛置身于雨后清晨的花园中
-
憎:
记录了火车站见到围观死者众人的冷漠,以及搭电车被一个华捕蔑视,还有同事之间的狡黠,心情烦闷,辞去教职
1922:24岁¶
-
匆匆:
一篇优美的散文,以前是语文课本中的常篇。
「聪明的你,告诉我,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了呢?」
1923:25岁¶
-
父母的责任:
提出优生优育、婚检、禁止近亲结婚等观点,对于后代教育应该以幼者为本、社会为本的观点发人深思。
「穷到衣食不能自用的人,却可生出许多子女;宁可让他们忍冻挨饿,甚至将他们送给人,卖给人,却从不怀疑自己的权利!也没有别人怀疑他们的权利!因之,流离失所的,和无教无养的儿童多了!」
「他们只在自然的生育子女,以传统的态度与方法待遇他们,果是将他们装在自己的型里,作自己的牺牲!这样尽量摧残了儿童的个性与精神生命的发展,却反以为尽了父母的责任!这种误解责任较不明责任实在还要坏;因为不明的还容易纳人忠告,误解的则往往自以为是,拘执不肯更变。」
-
桨声灯影的秦淮河:
对秦淮河夜景的描写非常优美,读起来如身临其境,但最让我惊讶的是对于歌妓一段的描写,真挚的情感和怜悯的情怀。
1924:26岁,宁波任教¶
-
温州的踪迹:
用散文的形式描述朋友的一幅画
-
绿:
这便是名篇「梅雨潭的绿」,有一大段排比、比喻描写将绿潭比作少女、少妇、碧玉,句子优美又让不仅思岑为何总是要比作女性的身体呢?
「我的心随潭水的绿而摇荡。那醉人的绿呀!仿佛一张极大极大的荷叶铺着,满是奇异的绿呀。我想张开两臂抱住她;但这是怎样一个妄想呀。——站在水边,望到那面,居然觉着有些远呢!这平铺着,厚积着的绿,着实可爱。她松松的皱缬着,像少妇拖着的裙幅;她轻轻的摆弄着,像跳动的初恋的处女的心;她滑滑的明亮着,像涂了“明油”一般,有鸿蛋清那样软,那样嫩,令人想着所曾触过的最嫩的皮肤;她又不杂些儿尘滓,宛然一块温润的碧玉,只清清的一色——但你却看不透她!」
「那醉人的绿呀!我若能裁你以为带,我将赠给那轻盈的舞女;她必能临风飘举了。我若能挹你以为眼,我将赠给那善歌的盲妹;她必明眸善睐了。我舍不得你;我怎舍得你呢?我用手拍着你,抚摩着你,如同一个十二三岁的小姑娘。我又掬你人口,便是吻着她了。我送你一个名字,我从此叫你“女儿绿”,好么?」
-
生命的价格——七毛钱:
一个五岁小女孩被自己的哥哥嫂嫂卖了七毛钱,先生痛恨这个用金钱衡量生命的罪恶社会。
-
春晖的一月:
宁波白马湖游记一篇,对于山光湖色的描写很优美,讨论了如何养成优良的习惯,对比了城市与农村对于少年进取心、定力的影响。
「湖在山的趾边,山在湖的唇边,他俩这样亲密,湖将山全吞下去了。吞的是青的,吐的是绿的,那软软的绿呀,绿的是一片,绿的却不安于一片;它无端的皱起来了。如絮的微痕,界出无数片的绿,闪闪闪闪的,像好看的眼睛。湖边系着一只小船,四面却没有一个人,我听见自己的呼吸。想起“野渡无人舟自横”的诗,真觉物我双忘了。」
-
航船中的文明:
从绍兴府夜间乘船到西兴渡口的见闻,调侃了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,讽刺了士大夫卫道士。
-
刹那:
劝勉青年不要将过去任情扩大,不要消极行乐,也不要颓废,这些都是慢性自杀,会变本加厉,要努力过好「现在」这最好的刹那时光,即「最好的是-ing,可宝贵的-ing呀!」
「他们又因为念旧的情怀,往往将自己的过去任情扩大,加以点染作为回顾的资料,惆怅的因由。这种人将在惆怅,惋惜之中度了一生,永没有满足的现在一一刹那也没有!怅惋惜常与彷徨相伴;他们将彷徨一生而无一刹那的成功的安息!这是何等的空虚呀。」
「消极的行乐,虽属及时,而意别有所寄;所以便不能认真做去,所以便不能体会行乐的一刹那的意义与价值——虽然行乐,不满足还是依然,甚至变本加厉呢!」
-
正义:
讨论为什么现实生活中很少见到对正义的坚持,充满讽刺,发人深省。
「我不曾见过正义的面,只见过它的弯曲的影儿——在”自我“的唇边,在”威权”的面前,在“他人”的背后。」
「人间的正义究竟是在哪里呢?满藏在我们心里!为什么不取出来呢?它没有优先权!在我们心里,第一个尖儿是自私,其余就是威权,势力,亲疏,情面等等;等到这些角色一一演毕,才轮得到我们可怜的正义。你想,时候已经晚了,它还有出台的机会么?没有!」
1925:27岁,北京¶
-
女人:
充分表达了自己如何看待、欢喜和赞颂女性。
「现在有许多人也以为将女人比花,比鸟,比羔羊,便是侮辱女人;赞颂女人的体态,也是侮辱女人。所以者何?便是蔑视她们的人格了!但我觉得我们若不能将“体态的美”排斥于人格之外,我们便要慢慢的说这句话!而美若是一种价值,人格若是建筑于价值的基石上,我们又何能排斥那“体态的美”呢?所以我以为只须将女人的艺术的一面作为艺术而鉴赏它,与鉴赏其他优美的自然一样;艺术与自然是“非人格”的,当然便说不上“蔑视”与否。在这样的立场上,将人比物,欢喜赞叹,自与因袭的玩弄的态度相差十万八千里,当可告无罪于天下。一一只有将女人看作“玩物”,才真是蔑视呢;即使是在所谓的“恋爱”之中。艺术的女人,是的,艺术的女人!我们要用惊异的眼去看她,那是一种奇迹!」
-
“海阔天空”和“古今中外”:
特别长的一篇文章,东拉西扯,忽左忽右,但足见先生的博学多识,其中一段对竹子盆栽的描写十分雅致。
「我想我们这条生命原像一湾流水,可以随意变成种种的花样;现在却筑起了堰,截断它的流,使它怎能不变成浑淘淘呢?所以一个人老做一种职业,老只觉着是“一种”职业,那真是一条死路!」
「一盆是小小的竹子,载在方的小自石盆里;细细的干子疏疏的隔着,疏疏的叶子淡淡地撤着,更点缀上两三块小石头;颇有静远之意。上灯时,影子写在壁上,尤其清隽可亲。另一盆是棕竹,瘦削的干子亭亭地立着;下部是绿绿的,上部颇劲健地坼着几片长长的叶子,叶根有细极细极的棕丝网着。这像一个丰神俊朗而蓄着微须的少年。这种淡白的趣味,也自是天地间不可少的。」
-
白种人——上帝的骄子:
在上海电车头等座,被一个白人小孩瞪了几眼,迫切的希望每个中国孩子也能和白种人一样扬眉吐气。
「谁也是上帝之骄子,这和昔日的王侯将相一样,是没有种的!」
-
背影:
传世名篇,语文课本必选,感情真挚。
「在晶莹的泪光中,又看见那肥胖的,青布棉袍,黑布马褂的背影。唉!我不知何时再能与他相见!」
1926:28岁¶
-
阿河:
住在乡下亲戚别墅时,遇到一个女佣人阿河的故事。
「她的影子真好。她那几步路走得又敏捷,又匀称,又苗条,正如一只可爱的小猫。她两手各提着一只水壶,又令我想到在一条细细的索儿上抖擞精神走着的女子。这全由于她的腰;她的腰真太软了,用白水的话说,真是软到使我如吃苏州的牛皮糖一样。」
「我不愿再见那湖光山色,更不愿再见那间小小的厨房!」
-
执政府大屠杀记:
亲身经历的记录,1926年3月18日北京段祺瑞政府对游行学生的屠杀镇压事件
-
哀韦杰三君:
韦杰三君在段祺瑞政府屠杀镇压事件中不幸遇害。
-
白采:
悼念一位朋友,诗人白采,他说着江西话,好像是因为喜欢尼采,取名白采,不幸病逝于上海入江口的船上。
1927:29岁,北京清华园¶
-
荷塘月色:
名篇,无需多言。
「面曲折折的荷塘上面,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。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。层层的叶子中间,零星地点缀着些自花。有袅娜地开着的,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;正如一粒粒的明珠。又如碧天里的星星,又如刚出浴的美人。微风过处。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。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颤动,像闪电般,霎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。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着,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。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遮住了,不能见一些颜色;而叶子却更见风致了。」
「酣眠固不可少,小睡也别有风味的。」
-
一封信:
怀念台州时的生活,对于台州的紫藤花有一段排比式比喻描写非常好。
1928:30岁,¶
-
怀魏握青君:
想起一位好友,写下交往的点点滴滴,情真意切。
「只有黄酒,如温旧书,如对故友,真是醰醰有味。」
-
儿女:
十九岁结婚到五个孩子的父亲,受鲁迅《狂人日记》中「救救孩子」有感,记录自己的心路历程。
「职业、人生观等,还是由他们自己去定的好;自己顶可贵,只要指导,帮助他们去发展自己,便是极贤明的办法。」
-
白马湖:
想起宁波的白马湖。
1930:32岁¶
-
看花:
记录自己和朋友的游玩,表达对花的喜爱。
「我爱繁花老干的杏,临风婀娜的小红桃,贴梗累累如珠的紫荆;但最恋恋的是西府海棠。海棠的花繁得好,也淡得好;艳极了,却没有一丝荡意。疏疏的高干子,英气隐隐逼人。」
这段时期是朱自清先生散文创作的黄金十年,在妻子的陪伴下,在儿女的成长过程中,写出了流传后世的《匆匆》、《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》、《梅雨潭的绿》、《背影》、《荷塘月色》等名篇,那时的生活用先生后来回忆时的话来说就是「满自在」。
1937年之前¶
1931:33岁¶
-
论无话可说:
人到中年,为何会变得无话可说。
「在别处说过,我的“忆的路”是“平如砥”“直如矢”的;我永远不曾有过惊心动魄的生活,即使在别人想来最风华的少年时代。我的颜色水远是灰的。」
「当时芝麻黄豆大的事,都不惜郑重地写出来,现在看看,苦笑而已。」
1934: 36岁¶
-
沉默:
沉默是金。
「你的话应该像黑夜的星星,不应该像除夕的爆竹——谁稀罕那彻宵的爆竹呢?而沉默有时更有诗意。」
-
冬天:
妻子去世已有四年,怀念一起在台州冬天生活的日子。
「那时是民国十年,妻刚从家里出来,满自在。现在她死了快四年了,我却还是老记得她那微笑的影子。」
-
择偶记:
记起小时候不到十一岁家里张罗说媳妇的事情,然后最后又如何和妻子成家。
「事情就这样定局,母亲教轿夫回去说,让小姐裹上点儿脚。」
-
潭拓寺与戒坛寺:
回忆去这两个地方游玩的经历。
-
论说话的多少:
教人如何说话,从「沉默寡言」到「议论风生」,谈论了两种说话方式「游击式」和「包围式」。
-
南京:
回忆了父亲任「江南闱差」时对江南考场的见闻,还有南京的雨花台、玄武湖、莫愁湖、秦淮河、清凉山、明故宫、燕子矶、干丝和咸水鸭等,。
「逛南京像逛古董铺子」。
1935:37岁¶
-
松堂游记:
游记一篇。
「殿在半山,岿然独立,有俯视八极气象。」
-
说话:
谈论了「慎言、寡言、讷于言」区别。
「所谓人情世故,一半儿是在说话里。」
「我们能所希望的只是:说的少,说得好。」
-
乞丐:
对比了中国乞丐和外国乞丐,谈论在国外见过的各种乞丐。
「警察禁止空手空口的乞丐,乞丐便都得变成卖艺人。」
九一八爆发后,家庭遭遇变故,原配妻子去世,照顾五六个孩子的重担让生活陷入一种混乱,先生变得沉默寡言,变得无话可说,回忆起妻子的点点滴滴。
英国留学归国后,也和第二任妻子举办婚礼,这样一个多子女家庭,想来生活需要一段很长时间的磨合,这段时间很少有赏景的散文,多是感悟人生。
抗战时期¶
1939:41岁¶
-
中年人与青年人:
「将来的社会、将来的中国是青年人;他们是现在中年人的继承者。他们或好或不好,现在的中年人总不能免除责任。」。
「双方必须合作,社会才会进步。」
-
很好:
谈论了中国口头禅「很好」的含义。
「一个原因是我国语言的惯例。单独的形容词或容形词用作句子的述语,往往是比较级的。」
「另一个原因是“好”这个词的惯例。句子单用一个“好”字,有时实在是“不好”。」
1940:42岁¶
-
论诚意:
谈论态度与诚意。
「客气要大方,合身份,不然就是诚意太多;诚意太多,诚意就太贱了。」
「西方有句话:“人生是做戏。”做戏也无妨,只要有心往好里做就成。」
1941:43岁¶
-
外东消夏录:
谈论夏令营、夜大学和成都的休闲。
「据说成都市中国第四大城」
「在工业化的新中国里,成都这座大城该不能老是这么闲着罢。」
1942:44岁¶
-
论自己:
谈论真正爱怜自己的只有自己本人而已。
「自己关闭在自己的丁点大的世界里,往往越爱好越坏。所以非扩大自己不可。但是扩大自己得一圈儿一圈儿的,得充实,得踏实。别像肥皂泡儿,一大就裂。」
1943:45岁¶
-
论别人:
「几千年来顾家族是义务,顾别人多多少少只是义气;义务是分内,义气是分外。」
「常见的不是敷衍妥协的乡愿,就是卑屈甚至谄媚的可怜虫。」
在抗战期间,见到了劳苦大众的苦难,也见到了腐败政府的不作为,散文作品很少,多是指摘时弊,勉励青年奋发报国。
抗战胜利后¶
1947:49岁¶
-
论气节:
「气是敢作敢为,节是有所不为——有所不为也就是不合作。」
-
论雅俗共赏:
谈论从「安史之乱」传统世家大族的消亡开始,文艺也从「赏奇析疑」慢慢变成「雅俗共赏」,再变成「有目共赏」,再由「通俗化」到「大众化」。
-
论书生的酸气:
谈论书生的酸最先指的是「读书的声调」,魏晋时注重「洛下书生咏」或「洛生咏」。
「最重要的他们看清了自己,自己是在人民当中,不能再自命不凡了。」
「可是这几年时代逼得更紧了,大家只能抹干了鼻涕眼泪上前去。这才真是“洗尽书生气味酸”了。」
抗战胜利后,面对内战局面,又为病痛所扰,写了「论气节」一文,拒绝领取美援面粉,表现出了知识分子的气节与情操。
结语¶
匆匆速览了一遍这本散文集,优美的文字让人赏心悦目,文字中透出的真挚情感让人动容;同时,通过「女人」这篇文章,也解答了心中疑惑,即为何那么喜欢将美景比作女性的曼妙身材,原是当做一种艺术,一种奇迹。
至于先生散文的「黄金十年」这个说法是自己胡乱叫的,只是因为注意到在散文数量和质量上,这十年多有佳作,而且整体是身心愉悦的,后面痛失爱人之后便多感悟人世,也变得沉默寡言,加上国难当头,少有快意时刻。
开卷有益,通过读这本《朱自清经典散文集》,重新认识了朱自清先生,不会再被那些流言蜚语所迷惑,也深深折服于先生的博学多识。
- 微信搜索: 「 MinYiLife 」, 关注公众号!
- 本文链接: https://www.lesliezhu.com/blog/2024/01/10/the_proses_of_zhuziqing/
- 版权声明: 原创文章,如需转载请注明文章作者和出处。谢谢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