小人革面,君子豹变¶
人非圣贤,孰能无过,过能改之,善莫大焉。
但江山易改禀性难移,一个人真要改变自己的习惯、错误乃至思维方式,那是难上加难。
更有甚者,有的人遇到困难或者犯下错误,不思悔过,反而自暴自弃,随波逐流。
在这个鼓吹躺平的时代,人们都在千方百计的寻找舒适区,比如考公考研等所谓上岸。
劝别人改变是没有什么用的,只有通过个人自己醒悟,做到自我觉醒,才能真正有所启迪。
《周易》云: 大人虎变,小人革面,君子豹变。
不去深究其古文本意,大体这样理解,小人物犯了错积极改正叫洗心革面,大人物犯了错积极改正就叫君子豹变。
小人物犯了错,影响的只是自己个人,洗心革面还是值得赞许的,至少证明这个人还有改正错误的勇气。
大人物犯了错,影响的是千千万万黎民百姓,积极改正就可以挽回千万百姓的福祉,这种否定自己而造福苍生的行为,可以称之为美德。
君子豹变作为美德,鼓励大人物当机立断,勇敢的做出改变,哪怕是否定昨天的自己,只要是为普罗大众谋取福祉,就会像豹子蜕变一样获得新生,变得更加强健有力。
当年,做出改革开放的决定,是君子豹变。
当年,做出军队一律不得经商的决定,是君子豹变。
当年,做出取消农业税的决定,是君子豹变。
当年,如果计划生育政策也能够君子豹变及时做出调整,那么今天中国的人口问题就不会那么严重。
但「君子豹变」这个词,有时候也会作为一些人粉饰自己行为的借口和台阶。
比如,几年前,日本的安倍晋三积极配合美国围堵中国,那时日本报纸写的新闻标题对其评价是『君子豹变』。
因为安倍晋三对中国的政策曾经出现过多次改变,有些甚至是180度大转向掉头针锋相对,为了对这种朝秦暮楚的行为进行粉饰,继续占据道德高点从而心安理得,于是引用了『君子豹变』这个古语。
一般情况下,相较于「悬崖勒马」这个词,「君子豹变」显得更加主动和有远见。
对于我来说,和「君子豹变」这个词联系比较深的人物想到了曾国藩。
曾国藩,号涤生,是被其拥趸称为『三个半圣人』中的那半个圣人,另外三个圣人则是孔子、朱熹、王阳明。
至于为什么他只能算「半个」,可能和他处理「天津教案」偏袒洋人有关,也可能和他平定「太平天国运动」时乱杀无辜有关,也可能和他年轻时的一些经历有关。
以前看过一些书,讲曾国藩年轻的时候有些轻佻浮躁、虚伪,甚至好色,进京赶考途经武汉时,喜欢参加酒宴聚会,沉迷于青楼歌舞,结识过一个青楼女子。
中了进士后,在京城认识了很多清流文人,曾国藩开始变得对生活品德看的很重,有了学王阳明要做圣人的念头,这让年轻的曾国藩更加小心翼翼。
当曾国藩再次途经武汉的时候,他却忍不住又和这个青楼女子私会了,但不久后可能因为武汉天气炎热,他身上就长了一些红点,还有点痒,这让他想起了京城听说的「花柳病」。
这让曾国藩陷入了巨大的恐惧之中,虽然后来症状消失,但依旧怪罪并狠心的抛弃了该女子,并从此下定决心要主静,每天静坐反思自己,修身养性,晚上八九点后不再外出宴游。
他反复劝诫自己,时不时为自己无法做到圣人一样内心平静而懊恼,坚持像一个苦行僧一样修行,直到四十多岁才真正能做到清心寡欲。
这便是曾国藩年轻时候的一次君子豹变,后来他创立了湘军,成为同治中兴的名臣。
曾国藩年轻时候的事迹传闻,有些是噱头为了吸人眼球,有些是为尊者讳加以粉饰,但不管事情真假,曾国藩后来对自己和家人都要求特别严格,还专门写了家书传世。
据说,清朝的同治帝,爱新觉罗·载淳,就是不到20岁时得花柳病去世的,如果载淳也能君子豹变及早痛改前非,说不定也能有一番作为。
由此可见,不管是帝王,还是将相,一样都会犯错,尤其是年轻时候,但只要能够改正就还有希望,不能改正一直沉沦下去就只能堕入深渊,更何况是普罗大众。
犯了错,不要紧,只要能改,就还有机会;错失机会,不要紧,只要有目标,就还有希望。
不管是叫洗心革面,还是叫君子豹变,一切都还来得及,勇于做出改变,就会看见新的自己。
- 微信搜索: 「 MinYiLife 」, 关注公众号!
- 本文链接: https://www.lesliezhu.com/blog/2023/08/01/junzibaobian/
- 版权声明: 原创文章,如需转载请注明文章作者和出处。谢谢!